□通讯员 段德咏 郭延明记 者 李 振 报道 本报讯 “我志愿加入中国!”7月1日,在国家电网供电公司,一位双鬓花白、身材微躬的老人庄严地举起右手,高声出自己的誓词。他,就是该公司的退休职工崔正恩,77岁的他终于在当天实现了55年的梦。 崔正恩1936年出生在昌邑一个贫穷农家,小时候从未吃过一顿像样的饱饭,没穿过一件新衣。6岁时,崔正恩一跟随父母流浪到青岛,蜗居在海边一座用树枝、干草搭起的小草棚里,靠父亲在码头作苦力以及捡海草、海菜为生。“那时,经常有巡逻的日本兵用刺刀把草棚挑得一片狼藉。”崔正恩说,那时他就着有朝一日能住进自己的房子,不再挨饿受冻被。直到1949年5月青岛解放,崔正恩的这一梦想才变为现实。解放后,崔正恩的父亲被安排到青岛港务局工作,他也在助学金的资助下读完了初中。并在初中毕业后进入青岛发电厂工作,后又调往发电厂,一个穷苦农家小子的命运就此彻底扭转。 “年轻时我就经常思考,是什么让我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?如果还在旧中国,我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吗?”崔正恩说,只有新中国、只有才能给他带来这样的改变,他发自内心对产生了感激和认同。于是在自己22岁那年,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。为了表明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,崔正恩开始阅读大量党的基本知识、基本理论的书籍,同时不忘专业知识的学习。由于当时专业书籍缺乏,他就去电力学校借来专业课本,一字不漏地抄下来反复阅读。 上世纪60年代末,清洗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管需要停机后人工用刷子清理,费时费力还影响生产。崔正恩从书上了解到,人提出了用胶球清洗凝汽器的设想,但没有成功。崔正恩反复分析后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胶球的密度,于是他定制了三种不同密度的胶球,与同事共同研制出了凝汽器自动清洗设备,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。这一在全国推广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就这样,崔正恩很快成长为企业的技术,并当上了班组长,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。 人品好、业务好、追求进步,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。然而当时正值期间,崔正恩的师傅、汽机车间党支部陈篯遭受,被打成,崔正恩也受到被。对于崔正恩来说似乎变得遥遥无期了。 但他用的标准要求自己,一干就是43年。2003年,崔正恩退休后搬进了供电公司最大的职工宿舍区——九龙山小区。该小区离退休120多名,还有一个离退休党支部。在这里,崔正恩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老年互助队。哪家有急事小孩需要临时帮忙照顾,他就主动帮着照顾;邻里之间有了矛盾,他也帮着调解。通过参加社区活动,崔正恩找到了成就感和归属感,2012年3月再一次提交了申请书。古稀之年申请,这在供电公司历史上还是首次。经过研究,公司党委决定将他作为积极培养,并在今年发展为正式,圆了他半个多世纪的梦。 凤凰网推荐: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凤凰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|